地市新闻

当前位置 > 地市新闻 > 大亚湾12月起集中清理“三无”船舶

大亚湾12月起集中清理“三无”船舶

fiogf49gjkf0d
    9月1日,天气晴好。在大亚湾打渔多年的湖南籍务渔工老陈和往日一样,早早已经出海收网,把数十斤鱼虾运送到澳头的海鲜市场销售。不同的是,卖完之后,他没有回去睡个回笼觉,而是到街上逛逛,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招工启事。“如果三个月内没有找到工作,我可能就要失业啦。”老陈说。

    大亚湾是我国南海重要的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水产资源丰富。不仅养育着当地近万渔民,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吸引数千名外省籍人员到此以打渔为生。然而,由于国家已于1987年开始对全国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数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不再对新增渔船发放牌照和捕捞许可证,因此包括老陈在内的上千名外省籍渔夫一直驾驶着“三无”船舶(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从事非法捕捞。

    “三无”船舶非法捕捞不仅破坏海洋渔业资源,还危及海上交通安全,是各级渔政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根据日前大亚湾区管委会印发的《关于清理整治“三无”船舶专项行动的通告》,该区将从12月起对海上“三无”船舶进行全面清理,这意味着包括老陈在内的数百艘“三无”船舶的上千名外来务渔工将面临转产转业。

    南方日报记者 林涌浩

    ■现状

    数百艘“三无”船多为外省人所有

    数百艘“三无”船多为外省人所有

    8月27日上午,在大亚湾澳头街道前进村渔港里,上百条打渔归来的渔船整齐有序排列,船上几名妇女正在收拾渔网,整理物品。记者看到,在众多渔船中,部分渔船船体简陋,船身两侧既没有悬挂铁质号牌,也没有粉刷船名。记者沿着岸上边走边数,类似这样的渔船有数十条。大亚湾区海洋与渔业局一名负责人介绍,这就是典型的“三无”船舶。

    湖南籍务渔工老陈就是其中一艘“三无”船舶的主人。和不少外省务渔工一样,上世纪90年代,他和妻子在本地渔船上打工,因为看到当地渔民出海捕鱼工作既自由又收入可观,于是夫妻俩便攒够1万多元后购买了一艘渔船,靠打渔为生。不过,老陈的渔船一直没有牌照。“出海打渔虽然辛苦,不过比在工厂打工自由,收入也较可观。上世纪90年代,一年纯收入有1万多元,现在有五六万元。”不少外地人在老乡、亲戚介绍下陆续来到大亚湾,有的先是上船打工,有的直接变卖家产购买渔船。慢慢地,类似这样的“三无”船舶越来越多。

    大亚湾渔政大队一名负责人表示,目前大亚湾的“三无”船舶有数百艘,数量超过本地合法渔船。其中大部分为外省籍人所有,船主以湖南嘉禾、邵阳最多,四川大竹和湖北通山次之。除了外省籍“三无”船舶,也有部分本地渔民使用“三无”船舶进行捕捞作业。“渔村人口越来越多,对渔船的需求增加,而渔业部门对近海捕捞实行“双控”政策,部分新生代渔民只好购买或建造‘三无’船舶进行捕捞作业。”该负责人说。

    ■影响

    过度捕捞是渔业资源减少主因

    过度捕捞是渔业资源减少主因

    “三无”船舶大量存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

    大亚湾海洋与渔业局一名负责人表示,大量“三无”船舶实施非法捕捞,直接导致大亚湾海域捕捞能力大大超过渔业资源的再生繁育能力,加上不少外省籍渔船使用电鱼、地笼和定置网等违禁方式进行捕捞作业,甚至在休渔期偷偷出海捕鱼,长期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捕捞,导致大亚湾海洋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近年来,大亚湾海洋渔业资源明显减少,使用违禁方式过度捕捞是最主要原因。”该负责人表示,电鱼、地笼等违禁捕捞方式,不仅导致鱼类捕捞的数量大幅上升,而且对鱼虾幼苗和食物链下端微生物“赶尽杀绝”,严重影响了鱼类繁殖。

    “以前一艘中型渔船出海捕鱼随便就有上千斤鱼获品,现在一般只有五六百斤,运气不好时只有一两百斤,连油费都赚不回来。”大亚湾某渔村村干部苏先生说,对于外省籍“三无”船舶使用违禁作业方式捕捞的作法,大部分当地渔民都很不满。

    今年初,大亚湾渔政部门对电、毒、炸等违禁捕捞作业方式进行集中整治,在100多艘渔船上缴获了用于电鱼的发电机和电缆,涉事渔船中绝大部分是“三无”渔船。四川籍渔夫老王坦言,以前确实有不少人使用电鱼的方式进行捕捞作业,不过自从2014年底渔政部门大力整治后,大家都不敢了。“前段时间还有几个湖南人因为电鱼被判了刑。”

    ■危害

    “海路杀手”危及海上交通安全

    “海路杀手”危及海上交通安全

    “三无”船舶的大量存在,不仅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破坏,也对海上交通带来安全隐患。

    讲起“三无”船舶,位于大亚湾石化区的神华国华惠州电厂综合治理主管胡先生就一肚子气。“我们电厂每天都有大型煤船进出码头,但是因为码头泊位鱼类资源较多,很多‘三无’船舶喜欢在码头泊位钓鱼和潜捕,这对大型船舶的航行和靠岸带来很大安全隐患,2014年在电厂取水口处还发生了外省籍潜捕人员溺亡事件。”胡先生说,为此公司的保安每天都要在码头附近驱赶捕鱼者。

    对“三无”船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表示担忧的,还有惠州海事局港口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该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港是华南地区危化品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每天有数十艘大型船舶进出惠州港,其中大部分是危化品。大部分“三无”船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安全意识不强,不良的驾驶习惯使他们像是海上“马路杀手”,严重危及海上交通安全。

    “经常有‘三无’船舶在航道上穿梭或者停留放网,如果有大型船舶经过,轻则可能导致螺旋桨缠绕渔网,重则可能导致船舶相撞,或者是为了避让渔船,导致大型船舶驶出航道,进而搁浅或者侧翻,这都将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王西安表示,早些年曾发生过大型船舶与“三无”船舶相撞的安全事故,而2014年底一个晚上曾发生惊险一幕:一艘“三无”船舶停泊在航道上放网捕鱼,此时一艘大型商船通过航道驶入惠州港,由于夜晚视线不好,到距离两三公里时才发现了渔船,船员紧急启动了倒车模式,才幸免了事故。

    此外,大部分“三无”船舶未经检验机构检验,船体自身存在安全隐患。每年大亚湾海域都有多起海上安全事故发生,而涉事船舶多数为“三无”船舶。

    ■整治

    12月起发现“三无”船舶一律没收

    12月起发现“三无”船舶一律没收

    “除了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影响海上交通安全,由于大亚湾海域石化产业密集,危化品仓库、码头、海底油管星罗密布,‘三无’船舶无序行驶,以及船员随意抽烟、打手机等行为,也严重威胁着公共安全。”大亚湾区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表示,该区曾多次组织清理“三无”船舶,由于涉及群体较大,执法难度大,还经常遭到肢体冲突和跳海自杀等暴力抗法行为。当前中央、省、市都要求对“三无”船舶进行全面清理,加上天津港爆炸事故对安全生产敲响警钟,此次大亚湾将对“三无”船舶动真格。

    日前该区印发的《关于清理整治三无船舶专项行动的通告》表示,将对“三无”船舶进行清理取缔。拥有“三无”船舶的单位和个人须需在11月30日前主动将船舶上交到指定地点,地方政府将给予一定奖励。否则,从12月1日起,该区将组织有关部门对“三无”船舶进行全面清理,一旦发现有“三无”船舶在海上生产作业或在港口码头停泊将一律依法没收。

    ■声音

    希望给予更长时间转产转业

    希望给予更长时间转产转业

    政府通告下发后,外省务渔人员议论纷纷。有人仍心存侥幸,认为“三无”船舶涉及面广,政府很难彻底清理。不过更多人却意识到了这一次行动的决心。

    “感觉这次政府的声势更大,而且其他省份已经对‘三无’船舶进行清理,很可能这次大亚湾真的要动真格了。”老陈意识到危机感,已经开始在考虑转产转业的问题。“说老实话,我们在船上待了十几年,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一方面舍不得离开,另一方面担心上岸后找不到合适工作。”

    另一位湖南籍务渔人员老曾则认为,“三无”船舶的清理将涉及数百艘渔船、上千人的生计问题,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出路和就业问题,政府应该有所考虑,并有所帮扶。“按照政府计划,3个月后将全面清理‘三无船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能会有很多人无法找到工作,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长的时间,供相关人员过渡并逐渐转产转业。”

    ■回应

    本地渔民部分“生计船”可暂缓清理

    本地渔民部分“生计船”可暂缓清理

    对此,大亚湾海洋与渔业局的一名负责人表示,利用“三无”船舶从事非法出海捕捞作业,是渔政部门严厉打击的非法作业行为,预留3个月的时间已经是考虑了相关人员的转产转业问题。“其实大亚湾有很多企业都在招人,这些人员上岸后即便不离开大亚湾也有很多就业机会,关键是要转变观念,不能总是惦记着非法捕鱼赚钱快,工作自由。”

    不过该负责人同时表示,针对本地渔民赖以生存的“生计船”,经检验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将纳入乡镇自用船舶进行安全监管,允许一定期限过渡和转产转业,到期后也将依法淘汰取缔。具体实施细则有关政府部门目前正在研究中。

发表时间:[ 2015/9/7 9:2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