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动态
当前位置 > 信用动态 > 韶关开展“民信档案”建设工作
韶关开展“民信档案”建设工作
为深入开展“两建”工作,提高民众信用意识,构建现代农村信用体系,自2012年以来,韶关市仁化县启动了“民信档案”建设工作。通过建立“民信档案”,健全以农户为主体的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加强农村征信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一、主要做法
加强协作,采集信息。县人行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规划下,联合县扶贫办建立了“仁化县‘金融扶贫’信息中心”,完成全县41个贫困村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与县农办协作完成新农村示范区4镇12村的农户信息采集工作。目前已采集农户信息8761户,评定信用户7646户,录入系统的农户信息6707户。
政策引导,金融扶持。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以“一个平台创新“两个产品”,即以“民信档案”建设为平台,创新推广“扶贫贷”和“创业贷”。主动协助县政府出台《仁化县贫困村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仁化县“民信档案”金融扶贫贷款贴息方案》,设立177万元贫困村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根据《韶关市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项目管理办法》,促成县财政设立60万元妇女创业小贷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指导县农信社制定《妇女创业小额贷款操作管理办法》。“两个产品”的推出有效解决了农户融资担保难问题。
宣传发动,深入调研。围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工作目标,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征信文化宣传活动,扩大征信文化的影响力,推动调查研究深入开展。一是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征信关爱日”为契机,多次组织开展“送征信知识入景区、进矿区、下乡镇”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超过8000份,解答民众征信咨询2000多人次。二是成立由县扶贫办、县人行、县农信社组成的调研小组,深入官口、小溪、浒松、光明等扶贫村召开农户座谈会,宣传“民信档案”金融扶贫工作,了解农户生产资金需求情况。
注重环节,巩固成果。加强“三个环节”工作,确保“民信档案”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在协调环节中按照《仁化县“民信档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的要求,建立联络员制度,强化沟通协调,研究和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部门联动到位。二是在督导环节中强化业务指导,确保录入农户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与农户情况一致。严格要求各单位的信息录入的规范性,以现场指导的方式,严把信息操作录入流程。三是在投入使用环节中,充分发挥县“金融扶贫”信息中心作用,运用好贫困村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妇女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新农村建设。
完善机制,典型示范。为发挥信用典型示范和辐射效应,以点带面形成对信用环境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民信档案”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创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银行在评定信用户过程中,将信用户分为黄金、优秀、良好、一般、关注四种类型,根据信用评价等级,在授信额度、审批权限、风险定价等方面实行差别对待政策,使守信者得到实惠,失信者的融资受到制约。
二、主要成效
信用环境得到优化,金融惠农成绩显著。截至今年9月末,全县涉农贷款余额达24。3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4%。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信贷产品,积极向信用户发放贷款。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妇女创业贷款602户2665.3万元,余额1695.83万元;发放农家乐贷款30户1603万元,余额1719.13万元;发放林权抵押贷款99户2.24亿元;发放扶贫贷款190户1175万元。
征信意识不断提高,诚信风气愈渐浓厚。随着“民信档案”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户参与积极性有所提高,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已成为衡量农民个人信用状况的主要依据,农户信用意识明显改观,主动关心自身信用记录,并推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今年上半年,我县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人数同比增长63%,银行贷前农户信用信息查询407次。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农信社分别清收农户不良贷款分别为142.15万元、146.14万元和16.02万元。
发表时间:[ 2015/12/30 8:51:49 ]